Tuesday, July 17, 2018

2017年观影纪录最爱(四 - Сталкер《潜行者》)


———————————————————————————————————————
4)Сталкер《潜行者》1979

导演:Andrei Tarkovsky
主演:Alexander Kaidanovsky,Anatoli Solonitsyn,Nikolai Grinko,Alisa Freindlich
———————————————————————————————————————

这无疑是九年来最难写的一篇。在似懂非懂之间,在真实与虚幻之间,在清晰与迷蒙之间。没有办法,我智商与鉴赏艺术水平低下。未来再也不敢乱将Tarkovsky的电影扯上榜了,对Tarkovsky的爱深深埋藏在心里就好

塔可夫斯基。塔司机大部分作品都离不开形而上的主题。无法被证明或非实体的事物,是否真的非真实?肉眼看不到空气,空气是否不存在?肉眼看不到情绪,情绪是否未曾出现?肉眼看不到欲望,欲望是否如同虚无?Tarkovsky只用三个人和一条臭水沟,拍出这部上了各种榜单的,我也不知道算不算是科幻片

故事讲述某个地区因陨石坠落变得荒芜,人们称其为“The Zone”。传说The Zone中有一间叫做“The Room”的房间。凡是到达The Room的人,心中最深层的欲望或愿望将会被实现。潜行者受雇带领科学家和作者,一同穿越这危机四伏,变幻莫测的区域

三个主要角色,自然代表三种不同的形象。潜行者代表的是信仰,而信仰是对于内心某种欲望的自我满足和圆满。即使潜行者的工作需要面临着许多危险,即使生活凄惨穷困潦倒,但当完成任务时的满足感却远远大于现实中所有的不如意

潜行者在电影里提到音乐。音乐本身是虚无的,它只是由一些声音组成。但人们却需要音乐,人们却依赖音乐,因为音乐满足了人类内心深处的空虚感

科学家代表的是理性,也可以称其为科学。科学家相信这个世界的所有事物都能够被证实或证明。反之,不能被证明的事物自然不可能是真实的

作家代表的是艺术。作家相信目前大众被理性的思维捆绑着,但艺术本身却需要由心灵的感受和创意去堆砌。理性限制了大众对于艺术的理解,理性也限制了创作者对于艺术的创造。就像我利用理性的思维去解析,然后写下这些狗屁不通的观后感又如何能够代表电影。文字代表不了艺术,那艺术又要如何被理解?

Tarkovsky利用缓缓的长镜头制造诗意与悬念感。他让你怀疑,他让你相信。他让你质疑,他让你肯定。最后再来一个anti-climax,一切又回到形而上的主题,无法被证实的事物,是否真的非真实?

大众或许会有不同的理解,大众或许被理性的思维限制。而Tarkovsky本身,也有不同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