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agten》(狩猎)2012
导演:Thomas Vinterberg
主演:Mads Mikkelsen、Alexandra Rapaport、Thomas Bo Larsen、Annika Wedderkopp
就像我常说的,当我需要什么电影时,什么电影就会出现
丹麦语,话说这是第一次看以丹麦语为主的电影
看完电影后第二天就打电话问我朋友,如果有一个小女孩告诉你我非礼她,你会选择相信那小女孩,还是选择相信我。她选择相信那个小女孩。是啊,连我都想要相信那小女孩,这就是这部电影的情节
在托儿所工作的男主角被小女孩诬蔑曾性侵过她,虽然最终法庭判决男主角无罪释放,但周围的居民依旧对男主角带着有色眼镜,继续排挤、欺压着男主角。。。
这让我想起去年闹得风风雨雨的Ched Evans事情。Ched Evans,一名足球员,在2012年因强奸案被判入狱,2014年出狱后想要重新回到足球赛场上,却受到各界人士的反对(大部分是女性)。好吧,其实我提这个事件要说的不是Ched Evans,而是和Ched Evans一同被告,最后却无罪释放的另一名足球员,Clayton McDonald。Clayton McDonald在14年接受访问时表示,他的职业生涯与人生在这次诬告下彻底被摧毁。几乎没有任何一支球队愿意收留他,周遭的人也排斥他,即便他是无罪的。这就和电影里的剧情一样。这也和被讲到烂的一句话要表达的意思差不多,“信任,就像一张纸,皱了,即使抚平,也恢复不了原样了”
其实在这一年内也看了另一部讲述被冤枉,而且叙事风格同样极其压抑的电影,《In the Name of the Father》(因父之名),可是为什么《Jagten》能够排在第一,而《In the Name of the Father》却没有上榜呢?这就不得不提导演Thomas Vinterberg以及他的道格玛宣言了
道格玛宣言,最早由Thomas Vinterberg和神经病Lars von Trier一同发起。这项运动主要提倡电影的原始性,强调无特效、无配乐、无后制、无特殊打光、无录音、手持摄影等,通过无人工痕迹的拍摄方式来强调电影本身的情节与发展
虽说近期他们俩的电影已经没有那么强调所谓的纯粹性了,没有再特别注重这些有的没的,包括这部《Jagten》。不过Thomas Vinterberg依旧能够在冷静的镜头中酝酿出令人绝望的观影感受,并给予观影者大量情感上的冲击,Thomas Vinterberg在叙事上的功力令人赞叹,这也就是为什么《Jagren》会排在第一
看过几部北欧导演的电影,这些电影都有一个共通性,那就极度深寒的风格。电影气氛总是会营造出令人不寒而栗的观感。看完这部电影后除了绝望就只剩下久久不能平息的愤怒,有一种想要冲进去画面里把所有欺凌过男主角的人渣全部一一砍死。可是如果我真的这样做,那我和这些所谓的人渣有什么分别呢?我们都只是从自身的角度去看待一件事情,然后再以最极端的方式去处理这件事。这也是电影要传达的讯息之一
Monday, August 3, 2015
Thursday, July 9, 2015
2014最爱的电影 top 8(二 -《Trois couleurs》蓝白红三部曲)
2)其实也不知道应该把这些电影归类为哪个国家的。主要用语是法文,甚至可以说这三部电影和法兰西都有着非常大的联系,但导演是波兰人,而《红》则在1994年代表过瑞士竞选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虽然最终被取消资格lol)
想了很久到底应该要把三部电影合起来写,还是分开写。分开来写的话,毕竟三部电影有各自的故事线,而且这样肯定就能凑齐Top 10了,也怕一起写会写太长;不过从电影要表达的含义、深度来看,三部电影间又息息相关,所以最后还是决定蓝白红不分家
究竟蓝白红这三种颜色代表着什么呢?蓝白红,法国国旗颜色:
蓝 象征着 自由
白 象征着 平等
红 象征着 博爱
自由、平等、博爱,法国国家格言,也是法国大革命的原则。好吧,到底我扯什么法国国旗是什么颜色做什么呢?《蓝》,用不自由的故事说自由;《白》,用不平等的故事说平等;《红》,用不博爱的故事说博爱
《Trois couleurs : Bleu》(蓝白红三部曲之蓝)1993
导演:Krzysztof Kieślowski
主演:Juliette Binoche、Benoît Régent、Emmanuelle Riva、Florence Pernel、Guillaume De Tonquédec
《蓝》,用不自由的故事说自由
故事讲述女主角(Juliette Binoche)因一场车祸同时失去了自己的丈夫和孩子。女主角为了逃避现实,离开生活中所有的人事物,选择隐居。她看似过着自由自在、不受他人拘束的生活,但事实是她的心理完全封闭着,不再喜欢与他人接触。她曾多次寻求了结自己的生命,却又下不了决心(当然后面还有很多故事,不讲完)
生活看似自由,但内心却一点也不自由。自由理应是远离世俗的束缚,远离内心的压抑,并得到解脱
《蓝》也是影迷公认的色彩、影像与音乐配合得最相得益彰的电影之一。个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垃圾车刺穿曲谱的当儿,配上交响乐渐渐模糊,镜头与配乐同时给观影者带来了无法形容的痛
最后说一下废话。Blue(蓝色)在英文中有另一个含义,忧郁。这也和整部电影女主角的角色人格,以及压抑的电影气氛处理方式相通
《Trois couleurs: Blanc》(蓝白红三部曲之白)1994
导演:Krzysztof Kieślowski
主演:Zbigniew Zamachowski、Julie Delpy
《白》,用不平等的故事说平等
故事讲述来自波兰的偷渡客,也就是男主角(Zbigniew Zamachowski),因为受到妻子(Julie Delpy)百般侮辱,离婚,并被逐出家门。无家可归的他只好回到自己的祖国重新开始,并逐渐计划着对妻子的复仇大计。怎样复仇就不多说了,反正最后是复仇成功了。但复仇后男主角心理上得到的不是满足,而只有满满的愧疚
好吧,这和平等又有什么关系呢?简单一点来说,一个人对不起你,你们的关系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已经不平等了;你尝试通过某些做法,比如说复仇,去得到心理上的平衡,不过复仇过后,你们俩之间的关系难道就会恢复到原先的平等状态了吗?这就是这部电影要探讨的“平等”
《白》是三部曲里受大众欢迎度以及知名度最低的,但却是我最喜欢的一部
《Trois couleurs: Rouge》(蓝白红三部曲之红)1994
导演:Krzysztof Kieślowski
主演:Irène Jacob、Jean-Louis Trintignant
《红》,用不博爱的故事说博爱
故事太复杂,所以就不讲述了,哈哈。只想要介绍电影里的其中一小段
女主角(Irène Jacob)驾车时撞到一条狗,她立刻把狗送回狗的主人,也就是一个老头(Jean-Louis Trintignant)的身边,老头的反应却非常冷漠。几天后他与女主角再相见时提出了个问题,这个世界真的存在着“爱”这种东西吗?为什么你会想要把这条狗送回来,又带它去见兽医呢?是因为你真的抱着博爱的精神,还是你只是害怕自己会因为不顾这条狗离去而感到内疚?其实你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让自己摆脱内疚感,为了让自己好受些,你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从自身出发
这就像是那堆哲学家常常提出的,利己主义,自我中心主义。这个世界存在着真正的爱吗?女主角被塑造成一个博爱、乐于助人的人物,但却屡屡被老头否定她的“爱”。人们所谓的爱,根本上真的只是为了自己吗?
=================================================================
《蓝白红三部曲》导演,Krzysztof Kieślowski,有着如哲学大师般的思想,他拍的电影都会不知觉的让人深思。另外他在1996年就逝世了,所以这三部电影,恰恰是他生平中的最后三部电影
最后想说的是,其实这三部电影并没有激起我想要再重看的欲望,或者简单一点说,都闷到要死,大部分欧洲片都是这个鸟样。不过《蓝白红三部曲》,注定会是从思想上影响我一生的电影
想了很久到底应该要把三部电影合起来写,还是分开写。分开来写的话,毕竟三部电影有各自的故事线,而且这样肯定就能凑齐Top 10了,也怕一起写会写太长;不过从电影要表达的含义、深度来看,三部电影间又息息相关,所以最后还是决定蓝白红不分家
究竟蓝白红这三种颜色代表着什么呢?蓝白红,法国国旗颜色:
蓝 象征着 自由
白 象征着 平等
红 象征着 博爱
自由、平等、博爱,法国国家格言,也是法国大革命的原则。好吧,到底我扯什么法国国旗是什么颜色做什么呢?《蓝》,用不自由的故事说自由;《白》,用不平等的故事说平等;《红》,用不博爱的故事说博爱
《Trois couleurs : Bleu》(蓝白红三部曲之蓝)1993
导演:Krzysztof Kieślowski
主演:Juliette Binoche、Benoît Régent、Emmanuelle Riva、Florence Pernel、Guillaume De Tonquédec
《蓝》,用不自由的故事说自由
故事讲述女主角(Juliette Binoche)因一场车祸同时失去了自己的丈夫和孩子。女主角为了逃避现实,离开生活中所有的人事物,选择隐居。她看似过着自由自在、不受他人拘束的生活,但事实是她的心理完全封闭着,不再喜欢与他人接触。她曾多次寻求了结自己的生命,却又下不了决心(当然后面还有很多故事,不讲完)
生活看似自由,但内心却一点也不自由。自由理应是远离世俗的束缚,远离内心的压抑,并得到解脱
《蓝》也是影迷公认的色彩、影像与音乐配合得最相得益彰的电影之一。个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垃圾车刺穿曲谱的当儿,配上交响乐渐渐模糊,镜头与配乐同时给观影者带来了无法形容的痛
最后说一下废话。Blue(蓝色)在英文中有另一个含义,忧郁。这也和整部电影女主角的角色人格,以及压抑的电影气氛处理方式相通
《Trois couleurs: Blanc》(蓝白红三部曲之白)1994
导演:Krzysztof Kieślowski
主演:Zbigniew Zamachowski、Julie Delpy
《白》,用不平等的故事说平等
故事讲述来自波兰的偷渡客,也就是男主角(Zbigniew Zamachowski),因为受到妻子(Julie Delpy)百般侮辱,离婚,并被逐出家门。无家可归的他只好回到自己的祖国重新开始,并逐渐计划着对妻子的复仇大计。怎样复仇就不多说了,反正最后是复仇成功了。但复仇后男主角心理上得到的不是满足,而只有满满的愧疚
好吧,这和平等又有什么关系呢?简单一点来说,一个人对不起你,你们的关系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已经不平等了;你尝试通过某些做法,比如说复仇,去得到心理上的平衡,不过复仇过后,你们俩之间的关系难道就会恢复到原先的平等状态了吗?这就是这部电影要探讨的“平等”
《白》是三部曲里受大众欢迎度以及知名度最低的,但却是我最喜欢的一部
《Trois couleurs: Rouge》(蓝白红三部曲之红)1994
导演:Krzysztof Kieślowski
主演:Irène Jacob、Jean-Louis Trintignant
《红》,用不博爱的故事说博爱
故事太复杂,所以就不讲述了,哈哈。只想要介绍电影里的其中一小段
女主角(Irène Jacob)驾车时撞到一条狗,她立刻把狗送回狗的主人,也就是一个老头(Jean-Louis Trintignant)的身边,老头的反应却非常冷漠。几天后他与女主角再相见时提出了个问题,这个世界真的存在着“爱”这种东西吗?为什么你会想要把这条狗送回来,又带它去见兽医呢?是因为你真的抱着博爱的精神,还是你只是害怕自己会因为不顾这条狗离去而感到内疚?其实你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让自己摆脱内疚感,为了让自己好受些,你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从自身出发
这就像是那堆哲学家常常提出的,利己主义,自我中心主义。这个世界存在着真正的爱吗?女主角被塑造成一个博爱、乐于助人的人物,但却屡屡被老头否定她的“爱”。人们所谓的爱,根本上真的只是为了自己吗?
=================================================================
《蓝白红三部曲》导演,Krzysztof Kieślowski,有着如哲学大师般的思想,他拍的电影都会不知觉的让人深思。另外他在1996年就逝世了,所以这三部电影,恰恰是他生平中的最后三部电影
最后想说的是,其实这三部电影并没有激起我想要再重看的欲望,或者简单一点说,都闷到要死,大部分欧洲片都是这个鸟样。不过《蓝白红三部曲》,注定会是从思想上影响我一生的电影
Sunday, May 17, 2015
2014最爱的电影 top 8(三 -《Das Boot》从海底出击)
3)《Das Boot》(从海底出击)1981
导演:Wolfgang Petersen
主演:Jürgen Prochnow、Herbert Grönemeyer、Klaus Wennemann
好吧,英文片也介绍得够多了,恰恰2014年的前三名都不是英文片。今天我们就先以德意志开个头吧
德语片,《Das Boot》是德国史上资金投入第二多的电影制作(还特地制作了潜水艇原型协助拍摄)。其实这回也没有什么东西想要写的,可以高居第三是因为这部电影从头到尾都在炫耀着如何在狭窄又混乱的场景中拍出凌而不乱的长镜头。是的,从头到尾。尝试写实化的伪纪录片风格也轻易的让观影者将情绪代入到电影里,仿佛成为了潜水艇里的一员,伴随着船员们一同浮浮沉沉
记得当时是凌晨不知道几点看的,三个小时半的电影(好像是第一次看这么长的电影),看完后应该是五、六点了吧,但电影结束后却毫无疲惫之意,观影时那紧张得令人窒息的氛围依旧缠绕着我。我相信这是我看过最棒的战争片
什么?三个小时半的电影很长?三个小时半已经是这部电影较短的版本了。最长的版本是五个小时,甚至长到被剪成6集50分钟的迷你剧在电视台播放
看完这部电影后的第一反应是,如果这完全是真人真事改编的,那就是超级神作了。可惜不是,偏fiction的故事也让结局显得有点做作,个人觉得有点美中不足
最后说说导演Wolfgang Petersen。《Das Boot》,成名作,炫技也算是炫到了一种程度,之后往好莱坞发展,比较著名的作品有《Air Force One》(空军一号)和《Troy》(特洛伊)。但除了《Das Boot》之外,却再也没有什么令人特别满意的作品了。仔细一想确实有不少非英文系导演在成名后前往好莱坞,却混得一塌糊涂。像最近这几年就有《Hævnen》(更好的世界)导演Susanne Bier,拍了《Serena》(赛琳娜);《Das Leben der Anderen》(窃听风暴)导演Florian Henckel von Donnersmarck,拍了《The Tourist》(致命伴旅);《Der Untergang》(帝国的毁灭)导演Oliver Hirschbiegel,拍了《Diana》(戴安娜)。名导们在好莱坞水土不服的情况已经频繁得不再令人感到新奇了
导演:Wolfgang Petersen
主演:Jürgen Prochnow、Herbert Grönemeyer、Klaus Wennemann
好吧,英文片也介绍得够多了,恰恰2014年的前三名都不是英文片。今天我们就先以德意志开个头吧
德语片,《Das Boot》是德国史上资金投入第二多的电影制作(还特地制作了潜水艇原型协助拍摄)。其实这回也没有什么东西想要写的,可以高居第三是因为这部电影从头到尾都在炫耀着如何在狭窄又混乱的场景中拍出凌而不乱的长镜头。是的,从头到尾。尝试写实化的伪纪录片风格也轻易的让观影者将情绪代入到电影里,仿佛成为了潜水艇里的一员,伴随着船员们一同浮浮沉沉
记得当时是凌晨不知道几点看的,三个小时半的电影(好像是第一次看这么长的电影),看完后应该是五、六点了吧,但电影结束后却毫无疲惫之意,观影时那紧张得令人窒息的氛围依旧缠绕着我。我相信这是我看过最棒的战争片
什么?三个小时半的电影很长?三个小时半已经是这部电影较短的版本了。最长的版本是五个小时,甚至长到被剪成6集50分钟的迷你剧在电视台播放
看完这部电影后的第一反应是,如果这完全是真人真事改编的,那就是超级神作了。可惜不是,偏fiction的故事也让结局显得有点做作,个人觉得有点美中不足
最后说说导演Wolfgang Petersen。《Das Boot》,成名作,炫技也算是炫到了一种程度,之后往好莱坞发展,比较著名的作品有《Air Force One》(空军一号)和《Troy》(特洛伊)。但除了《Das Boot》之外,却再也没有什么令人特别满意的作品了。仔细一想确实有不少非英文系导演在成名后前往好莱坞,却混得一塌糊涂。像最近这几年就有《Hævnen》(更好的世界)导演Susanne Bier,拍了《Serena》(赛琳娜);《Das Leben der Anderen》(窃听风暴)导演Florian Henckel von Donnersmarck,拍了《The Tourist》(致命伴旅);《Der Untergang》(帝国的毁灭)导演Oliver Hirschbiegel,拍了《Diana》(戴安娜)。名导们在好莱坞水土不服的情况已经频繁得不再令人感到新奇了
Saturday, April 18, 2015
2014最爱的电影 top 8(四 -《The Wolf of Wall Street》华尔街之狼)
4)《The Wolf of Wall Street》(华尔街之狼)2013
导演:Martin Scorsese
主演:Leonardo DiCaprio、Jonah Hill、Margot Robbie、Matthew McConaughey、Kyle Chandler、Rob Reiner、Jon Favreau、Jean Dujardin
很多人都说看不懂《The Wolf of Wall Street》究竟想要表达些什么。我原本也看不懂,或者说,我从来没有看懂过Martin Scorsese的电影到底想要表达些什么。像《Goodfellas》(好家伙)和《Raging Bull》(愤怒的公牛),男主角可以打老婆打20分钟。20分钟就在那边看他打老婆
这部《The Wolf of Wall Street》在试映时评价两极化,有人沉醉在浮夸又高潮迭起的剧情里,也有人对于这种夸张和颠倒是非黑白的叙事风格给予大量的批评。Leonardo DiCaprio在接受访问的时候说,其实把这类糜烂生活夸张化就是为了让群众对于这类生活产生反感,并抵制这类生活的出现。仔细一想,对啊,这就是Martin Scorsese的电影风格
早期的Martin Scorsese电影以拥有大量的血腥和暴力场景闻名。其实所谓的打老婆打20分钟就是为了突出这个场景,让观众产生心理不适并对于这类行为感到厌恶。而《The Wolf of Wall Street》,从头到尾都以浮夸荒诞的方式去呈现。比如说某女员工为了钱把头发剃光,比如说生吞金鱼,这些镜头看得我都想要吐了
在某次上课的时候,讲师恰好说到这部电影。她说:“哼,像《The Wolf of Wall Street》这类炫耀有钱人糜烂生活的电影,我是不看的。” 所以说,你不了解Martin Scorsese的风格嘛
这部电影吸引我的地方是它极具娱乐性又带有讽刺意味和深度的剧本。看这部电影就好像吃了电影里所谓的ludes一样,high爆了三个小时。电影里幽默、讽刺、颠倒是非对错的对白也深深的吸引着我
“Don't know what a ludes is? I'll tell you. The Quaalude or lude as it commonly referred to was first synthetize in 1951 by an Indian doctor, that's not feathers, as a sedative and was prescribed to streesed out house wife with sleep disorders. But pretty soon, some figured out that if you resist the urges to sleep for just 15 minutes, you got a pretty kick ass high from it. Didn't take long for people to start abusing ludes of course. And in 1982 The U.S. Government scheduled one of them along with the rest of the world. Which meant thare's is only a finite amount of this thing left. No shit, you can't even buy them anymore, you people all shit out of luck.”
《The Wolf of Wall Street》(华尔街之狼)
“你不知道ludes是什么?让我告诉你。安眠酮,或者大家俗称为ludes,最早于1951年由一位印度医生制成。起先作为镇静剂,开给因为压力导致睡眠紊乱的家庭主妇。但过了不久,有人就发现,如果你撑住15分钟不入睡,这玩意儿就能让你爽翻天。当然了,没过多久大家就开始滥用ludes。1982年美国政府与其余的国家一同禁止了这种药物,这意味着现在ludes在市面上的数量已经不多了。不,你们再也买不到了,你们这群可怜的家伙”
《The Wolf of Wall Street》(华尔街之狼)
这段对白就是其中一个例子。把错误的(毒品),以夸大又带点幽默的方式把它辩称为正确的。这些结构精密细致的对白令我重新燃起了想看《Boardwalk Empire》(大西洋帝国)的冲动(《The Wolf of Wall Street》的编剧Terence Winter也是《Boardwalk Empire》的编剧之一)
这回Martin Scorsese也玩弄了很多叙旧的复古风格镜头,比如说70年代左右的广告风格。可惜的是个人对于结尾不太买账。感觉就是一部很high的电影,high了三个小时。然后呢?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这是美中不足的地方
花絮一
"Fuck"这个词,在《The Wolf of Wall Street》里出现了551次,这也打破了历史上重复“fuck"这个词最多次的美国剧情片纪录
花絮二
最后一幕饰演介绍男主角出场的主持人就是男主角的原型,Jordan Belfort
花絮三
本片制作人之一,Riza Aziz,是马来西亚现任首相Dato' Sri Haji Mohammad Najib bin Tun Haji Abdul Razak的妻子Datin Seri Hajah Rosmah Mansor的儿子。简单一点来讲,就是首相的继子啦。《The Wolf of Wall Street》当年提名奥斯卡最佳影片,可是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有一个规则,就是只能够以四位制作人的名义提名,但这部电影却恰恰有五位制作人。而最终被牺牲的那位正是Riza Aziz。也就是说,Riza Aziz差一点就成为了历史上首位提名奥斯卡的马来西亚人。有传闻说是因为他的电影制作公司投入了一大笔钱,这部电影才成功正式开拍。我是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有钱啦,不过还是要感谢因为他的投资,而制作出了一部如此高水平的电影
导演:Martin Scorsese
主演:Leonardo DiCaprio、Jonah Hill、Margot Robbie、Matthew McConaughey、Kyle Chandler、Rob Reiner、Jon Favreau、Jean Dujardin
很多人都说看不懂《The Wolf of Wall Street》究竟想要表达些什么。我原本也看不懂,或者说,我从来没有看懂过Martin Scorsese的电影到底想要表达些什么。像《Goodfellas》(好家伙)和《Raging Bull》(愤怒的公牛),男主角可以打老婆打20分钟。20分钟就在那边看他打老婆
这部《The Wolf of Wall Street》在试映时评价两极化,有人沉醉在浮夸又高潮迭起的剧情里,也有人对于这种夸张和颠倒是非黑白的叙事风格给予大量的批评。Leonardo DiCaprio在接受访问的时候说,其实把这类糜烂生活夸张化就是为了让群众对于这类生活产生反感,并抵制这类生活的出现。仔细一想,对啊,这就是Martin Scorsese的电影风格
早期的Martin Scorsese电影以拥有大量的血腥和暴力场景闻名。其实所谓的打老婆打20分钟就是为了突出这个场景,让观众产生心理不适并对于这类行为感到厌恶。而《The Wolf of Wall Street》,从头到尾都以浮夸荒诞的方式去呈现。比如说某女员工为了钱把头发剃光,比如说生吞金鱼,这些镜头看得我都想要吐了
在某次上课的时候,讲师恰好说到这部电影。她说:“哼,像《The Wolf of Wall Street》这类炫耀有钱人糜烂生活的电影,我是不看的。” 所以说,你不了解Martin Scorsese的风格嘛
这部电影吸引我的地方是它极具娱乐性又带有讽刺意味和深度的剧本。看这部电影就好像吃了电影里所谓的ludes一样,high爆了三个小时。电影里幽默、讽刺、颠倒是非对错的对白也深深的吸引着我
“Don't know what a ludes is? I'll tell you. The Quaalude or lude as it commonly referred to was first synthetize in 1951 by an Indian doctor, that's not feathers, as a sedative and was prescribed to streesed out house wife with sleep disorders. But pretty soon, some figured out that if you resist the urges to sleep for just 15 minutes, you got a pretty kick ass high from it. Didn't take long for people to start abusing ludes of course. And in 1982 The U.S. Government scheduled one of them along with the rest of the world. Which meant thare's is only a finite amount of this thing left. No shit, you can't even buy them anymore, you people all shit out of luck.”
《The Wolf of Wall Street》(华尔街之狼)
“你不知道ludes是什么?让我告诉你。安眠酮,或者大家俗称为ludes,最早于1951年由一位印度医生制成。起先作为镇静剂,开给因为压力导致睡眠紊乱的家庭主妇。但过了不久,有人就发现,如果你撑住15分钟不入睡,这玩意儿就能让你爽翻天。当然了,没过多久大家就开始滥用ludes。1982年美国政府与其余的国家一同禁止了这种药物,这意味着现在ludes在市面上的数量已经不多了。不,你们再也买不到了,你们这群可怜的家伙”
《The Wolf of Wall Street》(华尔街之狼)
这段对白就是其中一个例子。把错误的(毒品),以夸大又带点幽默的方式把它辩称为正确的。这些结构精密细致的对白令我重新燃起了想看《Boardwalk Empire》(大西洋帝国)的冲动(《The Wolf of Wall Street》的编剧Terence Winter也是《Boardwalk Empire》的编剧之一)
这回Martin Scorsese也玩弄了很多叙旧的复古风格镜头,比如说70年代左右的广告风格。可惜的是个人对于结尾不太买账。感觉就是一部很high的电影,high了三个小时。然后呢?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这是美中不足的地方
花絮一
"Fuck"这个词,在《The Wolf of Wall Street》里出现了551次,这也打破了历史上重复“fuck"这个词最多次的美国剧情片纪录
花絮二
最后一幕饰演介绍男主角出场的主持人就是男主角的原型,Jordan Belfort
花絮三
本片制作人之一,Riza Aziz,是马来西亚现任首相Dato' Sri Haji Mohammad Najib bin Tun Haji Abdul Razak的妻子Datin Seri Hajah Rosmah Mansor的儿子。简单一点来讲,就是首相的继子啦。《The Wolf of Wall Street》当年提名奥斯卡最佳影片,可是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有一个规则,就是只能够以四位制作人的名义提名,但这部电影却恰恰有五位制作人。而最终被牺牲的那位正是Riza Aziz。也就是说,Riza Aziz差一点就成为了历史上首位提名奥斯卡的马来西亚人。有传闻说是因为他的电影制作公司投入了一大笔钱,这部电影才成功正式开拍。我是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有钱啦,不过还是要感谢因为他的投资,而制作出了一部如此高水平的电影
Monday, February 23, 2015
2014最爱的电影 top 8(五 -《Rocky》洛奇)
5)《Rocky》(洛奇)1976
导演:John G. Avildsen
主演:Sylvester Stallone、Talia Shire、Burt Young、Carl Weathers、Burgess Meredith
有人说,这是第一部有这种模式、套路的电影。体育类型、主角们过着不如意的生活、出现转机、把握住了机会、煽情的结尾。这种模式套路在近几十年来屡见不鲜,尤其是运动类电影,大部分都离不开这种故事线的框框
那让《Rocky》在这类型电影里脱颖而出的原因是什么呢?这部电影对于loser的刻画令人印象深刻。从某种角度上来看,电影里大部分的角色都是loser。男主角,一个已远离巅峰期的拳手;女主角,缺乏自信,一直觉得自己长得很丑的宠物店店员;女主角哥哥,只会耍耍嘴皮子,生活中却一事无成的工厂工人
或许你没有全身都是肌肉,或许你没有长成一副熊样,或许你不吃生鸡蛋。但其实大部分人都和男主角一样,在现实生活中只是一个loser,一个曾有过梦想的loser
Stallone是不是好演员不好说。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Stallone绝对是个好编剧。除了刚才所说的loser刻画,电影里的金句也不少。或许有人不知道,Stallone是这部电影的编剧。在这部电影上映前,Stallone就和电影里的男主角一样,一直是个没名气、不起眼的小演员。之后写了这部电影的剧本被某电影公司看中,Stallone说卖剧本的条件之一是让他当男主角。最后这部电影成功上映,Stallone也一炮而红。所以说Stallone会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自己写出来的剧本
20 years from now, people are gonna say
"Do you remember Marie?"
"No, who was she?"
"The hook that hung down at the Atomic Hoagie Shop."
"Oh, yeah. Now I remember her."
You see, they don't remember you. They remember the rep.
《Rocky》(洛奇)
20年后人们会说
“你还记得Marie吗?”
“不,她是谁?”
“那个经常在街头混的妓女”
“哦对,我想起来了”
人们不会记得你,人们只会记得你的名声
《Rocky》(洛奇)
"Took you long enough to get here. Took you ten years to get to my house. Huh, what's the matter? You don't like my house? Does my house stink? That's right, it stinks! I didn't have no favors from you! Don't slum around me. Talkin' about your prime. What about my prime, Mick? At least you had a prime! I didn't have no prime. I didn't have nothing! Leg's are going, everything is going. Nobody's getting nothing."《Rocky》(洛奇)
“你过了这么久才愿意来帮我。过了十年才肯来我的家。怎么回事?你不喜欢我的房子?我的房子很臭吗?没错,它很臭!我才不需要你的帮助!不要对我说教,说你的巅峰时期。那我的巅峰期呢?至少你还有过巅峰期,我什么都没有!日复一日,我什么都不是”《Rocky》(洛奇)
这算是电影史上最经典的镜头之一。这个景点,Philadelphia艺术博物馆前面的阶梯,更因为这部电影爆红而被称为“Rocky Steps”。其实在这个时候,Rocky再也不是一个loser,因为他正在为自己的梦想奋斗着,他已经是winner了
导演:John G. Avildsen
主演:Sylvester Stallone、Talia Shire、Burt Young、Carl Weathers、Burgess Meredith
有人说,这是第一部有这种模式、套路的电影。体育类型、主角们过着不如意的生活、出现转机、把握住了机会、煽情的结尾。这种模式套路在近几十年来屡见不鲜,尤其是运动类电影,大部分都离不开这种故事线的框框
那让《Rocky》在这类型电影里脱颖而出的原因是什么呢?这部电影对于loser的刻画令人印象深刻。从某种角度上来看,电影里大部分的角色都是loser。男主角,一个已远离巅峰期的拳手;女主角,缺乏自信,一直觉得自己长得很丑的宠物店店员;女主角哥哥,只会耍耍嘴皮子,生活中却一事无成的工厂工人
或许你没有全身都是肌肉,或许你没有长成一副熊样,或许你不吃生鸡蛋。但其实大部分人都和男主角一样,在现实生活中只是一个loser,一个曾有过梦想的loser
Stallone是不是好演员不好说。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Stallone绝对是个好编剧。除了刚才所说的loser刻画,电影里的金句也不少。或许有人不知道,Stallone是这部电影的编剧。在这部电影上映前,Stallone就和电影里的男主角一样,一直是个没名气、不起眼的小演员。之后写了这部电影的剧本被某电影公司看中,Stallone说卖剧本的条件之一是让他当男主角。最后这部电影成功上映,Stallone也一炮而红。所以说Stallone会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自己写出来的剧本
20 years from now, people are gonna say
"Do you remember Marie?"
"No, who was she?"
"The hook that hung down at the Atomic Hoagie Shop."
"Oh, yeah. Now I remember her."
You see, they don't remember you. They remember the rep.
《Rocky》(洛奇)
20年后人们会说
“你还记得Marie吗?”
“不,她是谁?”
“那个经常在街头混的妓女”
“哦对,我想起来了”
人们不会记得你,人们只会记得你的名声
《Rocky》(洛奇)
"Took you long enough to get here. Took you ten years to get to my house. Huh, what's the matter? You don't like my house? Does my house stink? That's right, it stinks! I didn't have no favors from you! Don't slum around me. Talkin' about your prime. What about my prime, Mick? At least you had a prime! I didn't have no prime. I didn't have nothing! Leg's are going, everything is going. Nobody's getting nothing."《Rocky》(洛奇)
“你过了这么久才愿意来帮我。过了十年才肯来我的家。怎么回事?你不喜欢我的房子?我的房子很臭吗?没错,它很臭!我才不需要你的帮助!不要对我说教,说你的巅峰时期。那我的巅峰期呢?至少你还有过巅峰期,我什么都没有!日复一日,我什么都不是”《Rocky》(洛奇)
这算是电影史上最经典的镜头之一。这个景点,Philadelphia艺术博物馆前面的阶梯,更因为这部电影爆红而被称为“Rocky Steps”。其实在这个时候,Rocky再也不是一个loser,因为他正在为自己的梦想奋斗着,他已经是winner了
Wednesday, February 18, 2015
2014最爱的电影 top 8(六 -《The Lego Movie》乐高大电影)
6)《The Lego Movie》(乐高大电影)2014
导演:Phil Lord、Christopher Miller
配音/主演:Chris Pratt、Will Ferrell、Elizabeth Banks、Will Arnett、Nick Offerman、Alison Brie、Charlie Day、Liam Neeson、Morgan Freeman
这绝对是一部Lego广告片
其实这就像是小孩子想出来的故事,或者准确一点来说,根本就是小孩子想出来的故事。比如说超级洗脑歌 “Everything is Awesome”,如果说是小学生写的歌估计不会有人怀疑。比如说故事里所谓的世界终极武器竟然是强力胶,再比如说阻止这个世界终极武器的物品竟然是强力胶的盖
在幼稚的故事外表下,电影的深度却一再让人赞叹。电影一开始的设定就非常不动画,乌托邦、独裁,小孩子根本不知道乌托邦到底是什么东东。电影里更有着大量讽刺独裁,无政府主义,还有传媒对于大众思维控制的剧情与对白
电影里很多设定都很有意思,感觉是编剧们仔细推敲出来的结果。说回之前的世界终极武器。为什么世界终极武器是强力胶?很多lego狂热粉丝为了让堆砌出来的大模型固定,会用强力胶粘着它。当该模型被固定后,你就不能够再用积木堆砌出其他模型。而这跟lego玩具当初被推广的目的正好相冲,也就是鼓励、刺激创造力。试问当你无法再用积木天马行空的堆砌其他模型时,要如何刺激创造力呢?这恰恰也是电影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所以我说这是一部lego广告片,它就像是想要说,如果想要刺激创造力,就买lego吧lol
配音里最亮眼的估计就是Liam Neeson的good cop,bad cop了。以他平时的酷酷style,替bad cop配音很正常,但没想到就连可爱的good cop也是他配音的
最后想说,这或许是我看过的电影里,把真人和动画配合得最好,或者说,天衣无缝的了
导演:Phil Lord、Christopher Miller
配音/主演:Chris Pratt、Will Ferrell、Elizabeth Banks、Will Arnett、Nick Offerman、Alison Brie、Charlie Day、Liam Neeson、Morgan Freeman
这绝对是一部Lego广告片
其实这就像是小孩子想出来的故事,或者准确一点来说,根本就是小孩子想出来的故事。比如说超级洗脑歌 “Everything is Awesome”,如果说是小学生写的歌估计不会有人怀疑。比如说故事里所谓的世界终极武器竟然是强力胶,再比如说阻止这个世界终极武器的物品竟然是强力胶的盖
在幼稚的故事外表下,电影的深度却一再让人赞叹。电影一开始的设定就非常不动画,乌托邦、独裁,小孩子根本不知道乌托邦到底是什么东东。电影里更有着大量讽刺独裁,无政府主义,还有传媒对于大众思维控制的剧情与对白
电影里很多设定都很有意思,感觉是编剧们仔细推敲出来的结果。说回之前的世界终极武器。为什么世界终极武器是强力胶?很多lego狂热粉丝为了让堆砌出来的大模型固定,会用强力胶粘着它。当该模型被固定后,你就不能够再用积木堆砌出其他模型。而这跟lego玩具当初被推广的目的正好相冲,也就是鼓励、刺激创造力。试问当你无法再用积木天马行空的堆砌其他模型时,要如何刺激创造力呢?这恰恰也是电影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所以我说这是一部lego广告片,它就像是想要说,如果想要刺激创造力,就买lego吧lol
配音里最亮眼的估计就是Liam Neeson的good cop,bad cop了。以他平时的酷酷style,替bad cop配音很正常,但没想到就连可爱的good cop也是他配音的
最后想说,这或许是我看过的电影里,把真人和动画配合得最好,或者说,天衣无缝的了
Wednesday, January 28, 2015
2014最爱的电影 top 8(七 -《活着》)
7)《活着》1994
导演:张艺谋
主演:葛优、巩俐
《活着》,中国十大禁片之一,这部电影至今依旧未能在中国大陆境内公映。电影里的夫妇(主角)忠心耿耿于共产党,电影里也没有什么过激的镜头,但为什么会成为禁片呢?
电影里带有大量诋毁或者暗讽共产主义的剧情,主角一家人的人生被中国历史事件影响着,国共内战、人民公社运动、大跃进运动、文化大革命,或者准确一点来说,他们的生活一次又一次被这些事件毁灭着
张艺谋当初为了避免这部电影在审查时不过关,大量更改了原著的剧情(这部电影是小说改编的),不过最后依旧被禁。和电影相比,小说更悲剧更压抑,电影可以说是某种程度上的happy ending了
整部电影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那首 “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这歌词听得都快吐了(有兴趣可以去youtube search来听)。不停的刻画当时的中国人民如何盲目的追随共产主义,这何尝不是一种暗讽?
同样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葛优。看完电影后就立刻去找葛优有没有凭这表演拿过什么奖。94年戛纳电影节影帝。印象中在三大电影节得过影帝的很少很少(三大电影节是威尼斯、戛纳、柏林),记得只有同样是94年的夏雨(也超爱夏雨的表演),还有去年(14年)的廖凡
我也想不出我看过的哪个中文电影男演员表演是可以媲美葛优的。张家辉《证人》?太帅。张国荣《霸王别姬》?可以一拼。尤其是电影开头,葛优把败家子的角色处理的惟妙惟肖,唱皮影戏也没有问题。更难得的是,葛优天生样衰,这让他在饰演这类平民角色更具说服力,这个角色简直是为他量身定造的
福贵:鸡养大了就变成了鹅,鹅养大了就变成了羊,羊再养大了就变成了牛啦!
有庆:牛以后呢?
福贵:牛以后就是共产主义啦!就天天吃饺子,天天吃肉啦!
福贵:鸡长大了就变成了鹅,鹅长大了就变成了羊,羊长大了就变成了牛!
馒头:牛以后呢?
家珍:牛以后啊,馒头就长大了
馒头:我要骑在牛背上
家珍:对,馒头就骑在牛背上
福贵:馒头长大了就不骑牛啦,就坐火车,做飞机。那个时候啊,日子就愈来愈好
前半段相同的对白在电影里出现了两次,但两次的回答都不一样。个人的理解是,科技、社会发展已渐渐取代了当初在人民心目中至高无上的共产主义
导演:张艺谋
主演:葛优、巩俐
《活着》,中国十大禁片之一,这部电影至今依旧未能在中国大陆境内公映。电影里的夫妇(主角)忠心耿耿于共产党,电影里也没有什么过激的镜头,但为什么会成为禁片呢?
电影里带有大量诋毁或者暗讽共产主义的剧情,主角一家人的人生被中国历史事件影响着,国共内战、人民公社运动、大跃进运动、文化大革命,或者准确一点来说,他们的生活一次又一次被这些事件毁灭着
张艺谋当初为了避免这部电影在审查时不过关,大量更改了原著的剧情(这部电影是小说改编的),不过最后依旧被禁。和电影相比,小说更悲剧更压抑,电影可以说是某种程度上的happy ending了
整部电影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那首 “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这歌词听得都快吐了(有兴趣可以去youtube search来听)。不停的刻画当时的中国人民如何盲目的追随共产主义,这何尝不是一种暗讽?
同样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葛优。看完电影后就立刻去找葛优有没有凭这表演拿过什么奖。94年戛纳电影节影帝。印象中在三大电影节得过影帝的很少很少(三大电影节是威尼斯、戛纳、柏林),记得只有同样是94年的夏雨(也超爱夏雨的表演),还有去年(14年)的廖凡
我也想不出我看过的哪个中文电影男演员表演是可以媲美葛优的。张家辉《证人》?太帅。张国荣《霸王别姬》?可以一拼。尤其是电影开头,葛优把败家子的角色处理的惟妙惟肖,唱皮影戏也没有问题。更难得的是,葛优天生样衰,这让他在饰演这类平民角色更具说服力,这个角色简直是为他量身定造的
福贵:鸡养大了就变成了鹅,鹅养大了就变成了羊,羊再养大了就变成了牛啦!
有庆:牛以后呢?
福贵:牛以后就是共产主义啦!就天天吃饺子,天天吃肉啦!
福贵:鸡长大了就变成了鹅,鹅长大了就变成了羊,羊长大了就变成了牛!
馒头:牛以后呢?
家珍:牛以后啊,馒头就长大了
馒头:我要骑在牛背上
家珍:对,馒头就骑在牛背上
福贵:馒头长大了就不骑牛啦,就坐火车,做飞机。那个时候啊,日子就愈来愈好
前半段相同的对白在电影里出现了两次,但两次的回答都不一样。个人的理解是,科技、社会发展已渐渐取代了当初在人民心目中至高无上的共产主义
Friday, January 23, 2015
2014最爱的电影 top 8(八 -《Barry Lyndon》(巴里·林登)
一如既往,以废话为开头:
2014年看了69部电影,和前两年的冷淡期相比还算是个不错的数字,但称得上爱、喜欢的电影却少很多,这也就是为什么今年只选了8部,因为宁缺勿滥
再次声明,是2014年所看过的电影里最爱的8部,不是2014年上映的电影
8)《Barry Lyndon》(巴里·林登)1975
导演:Stanley Kubrick
主演:Ryan O'Neal、Marisa Berenson、Patrick Magee、Hardy Krüger、Diana Koerner、Gay Hamilton
记得去年我写过,作为一个库库粉,怎么可能不放一部库库的电影上榜呢?是的,怎么能不放呢?仔细一算,Stanley Kubrick的电影也差不多看完了,不知道明年还会不会有他的电影上榜
和往常一样,这回Kubrick又把两部电影的剧情合成一部电影来拍。《A Clockwork Orange》(发条橙),上半段虐待人,下半段被虐待。《Full Metal Jacket》(全金属外壳),上半段向你介绍言语攻击的恐怖,下半段让你知道,和战争相比,言语攻击根本算不了什么。《Barry Lyndon》从开头男主角对于爱情的执着而替男主角感到惋惜,到男主角为了过无忧无虑的日子去钓有钱婆,并在成功后一直虐待继子而憎恨男主角,再到最后和继子决斗时拒绝向继子开枪,我的情绪、价值观从头到尾都被这部电影颠覆着
也不知为何,Kubrick的电影对我有一种莫名的魅力。《Barry Lyndon》依旧有着Kubrick以往的怪诞、夸张、调戏世俗,讽刺等特色。比如说男主角逃亡军队时,两个士兵在池塘内卿卿我我;比如说男主角爱上自己的表姐;比如说电影里的贵族脸上时时刻刻都抹着超厚的粉末,脸上都有超多颗痣。Kubrick这种怪诞的电影特色特对我的味
虽然我不是摄影迷,不过说到这部电影就不得不提f0.7镜头了。f0.7镜头是NASA当年为了拍摄月球背面照片而特制的镜头。也不知道Kubrick有什么门路,搞来了几个f0.7镜头,拍了这部《Barry Lyndon》。因为f0.7镜头的巨大透光量,他能够在拍摄室内镜头时完全只用烛光来照明,而且超美
顺便一提,这部电影里饰演男主角继子的Leon Vitali,因为这部电影与Kubrick结缘。在这之后当起了Kubrick的助理,直到Kubrick逝世
这个故事以一场决斗作为开端
也以一场决斗作为结束
其实,他的继子就像是当初的他,渐渐成为另一个和他一样的恶魔,不是么?
2014年看了69部电影,和前两年的冷淡期相比还算是个不错的数字,但称得上爱、喜欢的电影却少很多,这也就是为什么今年只选了8部,因为宁缺勿滥
再次声明,是2014年所看过的电影里最爱的8部,不是2014年上映的电影
8)《Barry Lyndon》(巴里·林登)1975
导演:Stanley Kubrick
主演:Ryan O'Neal、Marisa Berenson、Patrick Magee、Hardy Krüger、Diana Koerner、Gay Hamilton
记得去年我写过,作为一个库库粉,怎么可能不放一部库库的电影上榜呢?是的,怎么能不放呢?仔细一算,Stanley Kubrick的电影也差不多看完了,不知道明年还会不会有他的电影上榜
和往常一样,这回Kubrick又把两部电影的剧情合成一部电影来拍。《A Clockwork Orange》(发条橙),上半段虐待人,下半段被虐待。《Full Metal Jacket》(全金属外壳),上半段向你介绍言语攻击的恐怖,下半段让你知道,和战争相比,言语攻击根本算不了什么。《Barry Lyndon》从开头男主角对于爱情的执着而替男主角感到惋惜,到男主角为了过无忧无虑的日子去钓有钱婆,并在成功后一直虐待继子而憎恨男主角,再到最后和继子决斗时拒绝向继子开枪,我的情绪、价值观从头到尾都被这部电影颠覆着
也不知为何,Kubrick的电影对我有一种莫名的魅力。《Barry Lyndon》依旧有着Kubrick以往的怪诞、夸张、调戏世俗,讽刺等特色。比如说男主角逃亡军队时,两个士兵在池塘内卿卿我我;比如说男主角爱上自己的表姐;比如说电影里的贵族脸上时时刻刻都抹着超厚的粉末,脸上都有超多颗痣。Kubrick这种怪诞的电影特色特对我的味
虽然我不是摄影迷,不过说到这部电影就不得不提f0.7镜头了。f0.7镜头是NASA当年为了拍摄月球背面照片而特制的镜头。也不知道Kubrick有什么门路,搞来了几个f0.7镜头,拍了这部《Barry Lyndon》。因为f0.7镜头的巨大透光量,他能够在拍摄室内镜头时完全只用烛光来照明,而且超美
顺便一提,这部电影里饰演男主角继子的Leon Vitali,因为这部电影与Kubrick结缘。在这之后当起了Kubrick的助理,直到Kubrick逝世
这个故事以一场决斗作为开端
也以一场决斗作为结束
其实,他的继子就像是当初的他,渐渐成为另一个和他一样的恶魔,不是么?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