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pril 9, 2017

2016年观影纪录最爱(二 - M《M就是凶手》)

2)M《M就是凶手》1931
导演:Fritz Lang
主演:Peter Lorre、Otto Wernicke、Gustaf Gründgens

一如既往,前三还是会有一部非英文片,这回轮到德语。1931年的电影,86年前,好像也破了最老的上榜电影纪录吧。那一年希特勒还不是德国元首,但电影尝试挖掘的事物,在八十多年后的今天,我相信很多国家都还没有办法拍出与之媲美的作品

1931年,第一部有声电影The Jazz Singer《爵士歌手》是在1927年,但Fritz Lang却在有声电影刚出现短短的几年内,就把一堆关于声音的技法玩弄一番。其中包括现在被用到烂的旁白、在画面以外的对话、利用声音/对白去产生动机、在一番吵杂声后突然的寂静、还有不合时宜的笑声来反讽并令观众产生不适等等

而比较经典的技法,个人最喜欢的有凶手的出场。只有影子+凶手的声音,在保有神秘感之余又揭露出故事的某些线索


还有就是利用歌声/口哨声来辨别角色/凶手,在当时舞台剧算是比较常见的伎俩,那口哨声也已成为经典

当然这些所谓的技法在86年后的今天已经被翻来覆去的借鉴、致敬、抄袭、创新、改进中用到通街都系,这些技巧放在今天可能会让人觉得没有什么了不起(当然如果放在1931年是超越性的)。而真正让这部电影名垂影史的,是最后那私人法庭的审判

“我控制不到我自己”。没有办法控制自己并造成的某些罪行,应不应当被视为一种罪?故事讲述女童连环杀人犯主角所犯下的罪行将小镇搞得鸡犬不宁,黑白两道用尽方法去追捕这名罪犯,最终黑的一方似乎更胜一筹,并开了一个私人法庭想要亲自向这条人渣定罪(因对法治的不信任)。杀人犯主角就说了一段独白,他说他是因为控制不了自己才这么做,他控制不了心中的魔鬼;而这些要审判他的黑道,却在能够控制自己的心智下成日干些杀人放火的勾当,黑道又有什么资格去审判他?


今年美化罪犯并上榜的作品不少,比如说第七名的Krótki film o zabijaniu《杀人短片》。而一个排名第二,另一个排名第七的原因在于,《杀人短片》说的是既然我的行为是错误的,那你也用着错误的方式惩罚我,它将白的讲成黑的(当然,如果你觉得死刑是白的);而《M就是凶手》说的是我知道我的行为是错误的,但我控制不了我的行为,我应当为我控制不了的事物负责任吗?它将黑的讲成白的,它让你对一名女童连环杀人犯产生同情,多么了不起,多么有感染力的独白。而替一个女童连环杀人犯洗白,我相信如今在许多偏保守的国家都还没有办法接受这样一个命题,但德国在80多年前就做到了

将这么一段独白联系到现实生活中,也依然是这几十年来都没有办法解决的课题。患有精神疾病的罪犯,是否就就应该受到较少的惩罚(减刑,或赦免无罪)?看法因人而异

最后想说,这是我看过最奇怪的镜头了 XD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