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y 28, 2018

2017年观影纪录最爱(五 - Watchmen《守望者》)


———————————————————————————————————————
5)Watchmen《守望者》2009

导演:Zack Snyder
主演:Malin Åkerman,Billy Crudup,Matthew Goode,Carla Gugino,Jackie Earle Haley,Jeffrey Dean Morgan,Patrick Wilson
———————————————————————————————————————

或许这不是一部出色的电影改编,但这无疑是一部伟大的漫画。这回就稍稍破例,多聊漫画,少聊电影

导演Zack Snyder,在中文影迷圈的绰号叫渣导,这自然不是什么好听的外号。最著名的特点是slow mo,渣导对慢镜的执着只能用痴迷来形容


因为Watchmen的故事是在alternate history,除了主线剧情外的背景故事有些许繁杂,需要解释是什么引领至这不一样的时空。虽然电影里大部分场景都是以原漫画的分镜构图(算是某种程度上的缺乏创造力),但Zack Snyder利用擅长的slow mo结合opening credit的蒙太奇去诠释Watchmen的背景,这一点倒是被不少原著粉丝大赞

关于opening credit的背景,几个对剧情影响比较显著的历史事件有:Watchmen帮助美国政府处理某些私下勾当(其中以Comedian的牵涉最多),Richard Nixon因水门事件未爆发(揭秘记者被Comedian收拾)加上越战胜利的声望(Dr. Manhattan以辗压性的超能力横扫北越)连任四届总统。美国也因为攻陷北越,势力越发强大与目中无人,美苏冷战更显胶着,核战似乎一触即发

其实整部电影的剧情就是反反复复的背景故事,Comedian的背景故事、Rorschach的背景故事、Dr. Manhattan的背景故事。叙事有些许冗长,部分情节或许有些许多余,但请保持耐心,一切又一切的背景故事都是为了堆砌铺陈结尾climax处所有角色对立的动机。那令人难忘的对立,给我带来的震撼是比The Dark Knight的两艘船三架遥控器还要大

关于结尾处的对立,其实就是全理性(Dr. Manhattan)和全感性(Rorschach)的对立。全理性是错误的,全感性也是错误的。当错误与错误对立时,自然就会产生第三群体,犹如懦夫般的旁观者(Nite Owl和Silk Spectre II)。旁观者们内心深处对于全理性的冷血感到不齿,却又没有勇气实际支持全感性的无知

严格来说这甚至不算是什么典型的超级英雄人设,除了Dr. Manhattan拥有超能力,其余主要角色在原漫画里都只是穿着奇奇怪怪服装的普通人(当然电影特意的强化了所有英雄们的打斗能力)。但正是这群普通人,创造出超级英雄漫画史上最受欢迎的角色之一。2008年Wizard杂志评选最伟大超级英雄漫画角色第六名,Rorschach(前五名分别叫做Wolverine、Batman、Spider-Man、Superman和Joker)

Rorschach疾恶如仇,对他而言这个世界只有对与错,没有任何的灰色地带。他是典型的极端主义者,恨不得把所有罪犯分尸成十八块。为何这么一个内心扭曲的角色却备受读者喜爱?因为他代表着人类的感性,他所有行为的动机都源自于发泄欲望的冲动,但在发泄私欲的同时却被大众视为英雄,或许人类内心某处也想要完全依情绪行动。其实这就是整部漫画的主题之一,人类特有的魅力源自于其被感性驱使

而让Rorschach这个角色变得更特别的地方在于,他并不完全是全感性的。在他的内心最深处,他了解他某些行为或许是错误的,但他克制不了想要发泄情绪的冲动。搞笑的是,原著作者Alan Moore创造这个角色时是为了嘲讽极端主义者,他一直不明白为何这么一个角色会深受欢迎

在电影里,饰演Rorschach的Jackie Earle Haley将口音沙哑化去塑造角色的阴沉。对原则固执,孤僻,加上被情绪左右时疯癫的诠释,这是我看过最佳的超级英雄表演之一

Friday, May 18, 2018

2017年观影纪录最爱(六 - Serbuan maut《突袭》)


———————————————————————————————————————
6)Serbuan maut《突袭》2011

导演:Gareth Huw Evans
主演:Iko Uwais,Joe Taslim,Donny Alamsyah,Yayan Ruhian,Pierre Gruno,Ray Sahetapy,Tegar Sathya
———————————————————————————————————————

类似Die Hard《虎胆龙威》,以主角处于劣势和千钧一发下无法承担任何错误的悬置感去博得观众的投入与专注,在封闭受困场合里杀出重围的动作片无疑是最high最赞的

第一部上榜的印尼影片,好像也是第一部东南亚影片(聊过的电影太多,都不记得盘点过哪些了)。而电影里武打场面的武术派别,自然是盛行于东南亚地区,以狠与攻击对方神经要害闻名的Pencak Silat。也正是Silat的狠劲,将电影里动作戏的血腥与暴力放大化

和成龙的武打片里一味的广角广角去强调动作戏的整体感真实感不同,Serbuan maut更多利用剪辑与武指的结合去呈现一种紧凑感,武术指导创新创意十足却不花俏,尤其结尾处的3P,是我近年来看过最赞的武打scene,没有之一

3P scene太high,忍不住再小剧透多一张

抛开武指,电影吸引我的方面还有反派散发出的魅力。要如何让观众对反派恨(爱)之入骨?这年头全善或全恶早已是庸俗得不能再庸俗的人设,如何在角色里加入灰色地带,如何让角色更具人性反倒让观众有种焕然一新的观感。比如更贴近观众内心某些特质的反派,像让反派更显智慧,设个陷阱将英雄杀个清光;又或者在冷血无情的杀人犯中塞入对于原则的执着,我憎恨武器,我憎恨刀与枪,但我自信我的双手就能送你上西天,魅力爆表

当然这电影能挑的缺点也是一大堆,如同连续剧般的剧情就不细谈。作为一部动作片,武打动作借位极差,各种挥空拳。甚至严格来说,这部电影除了暴力就是暴力,毫无其他价值观而言。不过瑕不掩瑜,当电影里的动作场合满足了你这雄性动物天生可悲的暴力欲后,什么缺点都不重要了

最后分享一下,男主角Iko Uwais和反派Yayan Ruhian因为Serbuan maut一炮而红,被邀请参与Star Wars: The Force Awakens《星球大战7:原力觉醒》的制作,演了两个咖喱菲lol

Tuesday, May 8, 2018

2017年观影纪录最爱(七 - Synecdoche, New York《纽约提喻法》)


———————————————————————————————————————
7)Synecdoche, New York《纽约提喻法》2008

导演:Charlie Kaufman
主演:Philip Seymour Hoffman,Samantha Morton,Michelle Williams,Catherine Keener,Emily Watson,Dianne Wiest,Jennifer Jason Leigh,Hope Davis,Tom Noonan
———————————————————————————————————————

好吧,又是Kaufman上榜。Kaufman上榜之频密令我开始感到有点厌倦有点腻。可惜我是剧本控,对好剧本真的没有抵抗力

其实纠结了很久究竟要不要share不是了解得很透彻的作品,毕竟在不了解的基础下又能够分享些什么?可是Synecdoche, New York利用(Kaufman一如既往的)创意呈现出一种绝望无助的情绪,不论是这种痛苦情绪的感染力、触及之深度还是衬托这种情绪的创造力都是我在其他作品没有遇过的,这种情绪让你重新反思你的人生。所以我尽可能的在我所能理解的范围内,再利用我有限的表达能力,将这抽象哲学的感受转化为文字

在聊这部电影前,要先聊聊Kaufman写这个剧本的概念。Kaufman原本想要创作一部恐怖片,当然Kaufman的恐怖片肯定不会是你想象中那种浪费你的时间吓一吓你的恐怖片,他尝试将人类最害怕的情绪凝聚成一个作品,被心爱的人排斥的情绪、不被谅解的情绪、对所有抉择感到懊悔的情绪、孤独没人了解你的情绪、找不到存在价值存在意义的情绪、想死却又害怕死后一无所有的情绪

人类终其一生去追寻人生的意义,但人生本无意义,所谓人生的意义只不过是人类为了证明自己可悲的存在价值而创造出来的词汇。人类找寻一堆借口,人类如同鸵鸟般的逃避那些糟糕的情绪,欺骗自己平平淡淡平平庸庸的度过一生就是幸福的事

人类害怕抉择,但不论是好抉择坏抉择,或是你到死都不知道是好是坏的抉择,就如同电影里一直着着火的房子,正是这些抉择塑造出你的人生。而你必须要一个人去承担这些抉择所带来的后果。当然成日沉浸在懊悔的情绪中无法自拔似乎也不是什么正确的选择

Anomalisa有聊过,Kaufman的作品强调每个人类的个体性,却淡化每个人类的独有性。先聊个体性。你很特别,每个人都很特别。但所谓的特别更多只是形式上的特别,每个人的思想行为都是独立的,你没有办法理解别人在想些什么,别人也没有办法理解你在想些什么;你没有办法准确完整的将自己的情绪表达给其他人,别人也没有办法将自己的情绪完整的表达给你;或者更准确的说,更多时候人类都不了解自己心中的情绪、脑里的思绪是什么。人类与人类之间的联系终究不可能是完美的,人类终究是孤独的。你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你也将一个人离开这个世界

当然电影嘛,就是将不可能的事情转化为可能。或许你总觉得为什么只有你需要经历这些糟糕的情绪。电影最后让男主角进入某个角色的身份(如同Being John Malkovich里角色们进入John Malkovich的大脑),拥有着该角色的回忆,拥有着该角色的日常生活,拥有着该角色的情绪。才发现原来该角色也同样有着痛苦的感受,原来每个人都有着同样的烦恼,原来你一点都不特别,每个人类一点都不特别,这就是对人类独有性的淡化。就如同电影标题所写的Synecdoche,意为提喻,以小见大的意思。利用电影里“小小”的舞台剧去审视男主角的一生,利用男主角一名角色去看全人类的通病,都是以小见大

所以Kaufman这回除了复杂的故事结构和深奥的隐喻之外在剧本创作上又玩了什么新把戏呢。一来就是电影开端的时间跳跃,每一个剪辑都是新的时间点,每一个剪辑都是新的一天。在短短几分钟内表现出男主角几乎一年的生活,以展现生命迅速的在麻木不仁与痛苦中一闪而过

二来则是个人很喜欢的对白创新,类似Anomalisa里每个人都有着同一副声音,这回玩的是对白与旁白重叠。利用虚幻中与女儿小时候最美好的回忆层叠着现实中女儿临死前最悲痛的记忆


最后的最后,电影呈现死亡。死亡只是一瞬间,没有什么遗言,没有什么回忆一闪而过,只是一瞬间。所有快乐的回忆,还是糟糕的情绪就在一刹那灰飞烟灭。是啊,又何必为了这些终究会灰飞烟灭的感受,去浪费你那原本就短暂得不能再短暂的人生